建校初期,为满足祖国对航空事业发展需求,北航师生克服重重困难,成功自行研制出了新中国第一架轻型旅客机“北京一号”……

点击查看详情    >
  •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1

    在北航建立之初,祖国对于航空事业发展需求迫切,但学生们学到的关于制造飞机的知识却无处运用。面对这样的矛盾,王大昌、沈元副院长专程拜会了周总理,并向其反映了该问题。总理果断地表示支持,并关照教育部迅速下拨了第一笔经费。

  • 路漫漫
    其修远兮
    2

    彼时1958年的北航,方才建立五年便要肩负起设计、制造新中国第一架轻型客机的重任。当时摆在大家面前的问题即多且难:没有样机、缺乏设计资料、没有专用设备……面对困难,唯有大量汲取知识并加以思考才有可能解决一系列的问题。

  •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
    3

    北航师生一齐上阵,通宵达旦地找资料、算性能、绘曲线仅用35个昼夜便完成了2000A4图纸量,最终如期完成了设计任务。

  • 同心山成玉
    协力土变金
    4

    而校领导们也并没有停歇,他们一边监督师生的生产,一边为项目所缺乏的资源四处奔走。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多个研究所与工厂都对北航伸出了援手。

  • 有志者,事竟成
    苦心人,天不负
    5

    1958年9月24日,由时任北京市市长彭真同志命名的"北京一号",在中央众多领导、 北京市各高校代表以及北航师生的热切注目下完成了试飞。这标志着由北航师生自行研制的新中国第一架轻型旅客机顺利通过了考验。

1958年初,我校新成立的火箭系勇敢地踏出了探空第一步——研制一种垂直发射的探空火箭,这便是“北京二号”……

点击查看详情    >
  • 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1

    1958年初,北京航空学院(北航前身)成立了我国第一个专业的火箭系。建院伊始他们便决定研制一种垂直发射的探空火箭,用于气象或其它高空探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虽然这只是探空的一小步,但是对于当时的国内技术水平而言,这仍是开天辟地的创举。

  • 而今迈步
    从头越
    2

    探空火箭的设计工作从1958年3月开始,从事设计的教师绝大多数都是二三十岁的青年人。他们从飞机专业改行过来,向苏联专家学习火箭专业只有一年左右时间,又缺乏实际经验。当时的苏联火箭专家们也缺乏研制型号的具体经验,一切工作全靠青年教师自己去探索、去闯关。

  • 山重水复
    疑无路
    3

    每一项设计、试验任务都是崭新而棘手的,大家边学边干,边干边改。一些设计方案在实践中碰壁了,就选用其它方案代替。几乎每一次试验都会冒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新问题,师生们就分工去解决。其中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热试车历经了43次失败,经过不断的改进,这项试验终获成功。

  • 风餐露宿
    宁非苦
    4

    到了发射的阶段,我国却还没有建立起一个探空火箭发射基地。1958年下半年,北航师生跑遍了内蒙古草原寻找合适的发射场,最终将发射地点选定在吉林省白城子炮兵靶场。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蛇和黄羊四处乱窜,蚊子和老鼠多得吓人。发射装置组的人员就在这荒无人烟的原野上过着风餐露宿的生活。

  • 人间正道
    是沧桑
    5

    1958年9月22日,下午6点20分,操作员按下了按钮,编号为101号的火箭发动机点火。沉睡千年的寂静草原突然轰隆巨响,“北京二号”稳稳上升,顺利离开发射架顶端,拖着一条长长的烈焰,直上云霄。

1960年6月,“北京四号”高空高速鸭式靶机也成功投放……

点击查看详情    >
  • 1958年春,在“北京二号”和“北京五号”研制的同时,为配合300毫米冲压发动机的研制,航空学院开始研制配套的高空高速靶机(设计马赫数为2,飞行高度为20km),这就是后来的“北京四号”。武光院长和沈元副院长直接领导并组织了研制班子。图为正在研制型号的学生们。

  • 在原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北京四号”的研制班子对比了不同直机翼方案跨音速试验的结果,决定采取三角翼、鸭式方案,超音速外形设计、超音速风洞试验、高空高速回收等一系列新技术,都需要从无到有做起。图为“北京四号”的成形。

  • 靶机是指作为射击训练目标的一种军用飞行器,作为一架早期的无人飞机,“北京四号”是以母机(伊尔-28)运载到空中高度(10000~11000米)再释放的方式投放的。师生们设想的是,投放后,固体火箭助推加速到马赫数2,冲压发动机点火把飞机推进到工作高度和速度,完成任务后用降落伞回收。图为学生们在部署“北京四号”的投放与飞行。

  • 1960年6月10日,“北京四号”正式在吉林白坡子炮兵靶场试飞。虽然试飞结果没能尽如人意,但突破了几项关键课题,如运载投放、加速器点火和脱落、突破音障,无线电遥测和程序控制等。图为周恩来总理视察“北京四号”。

1958年试飞成功的“北京五号”,是我国第一架全自动无人 驾驶飞机……

点击查看详情    >

除此以外,北航还曾探索研制共轴双旋翼直升机、涡轮螺桨旅客机等型号……

点击查看详情    >
  • 发动机系提出了研制一台涡轮螺桨中型运输机的构想,在和飞机系等系的协作下,他们一起制造出了后来的涡轮螺桨客机“北京三号”。

  • “北京三号”的研制班子。

  • “北京十号”开创了共轴式双旋翼直升机研制的先河。

    图为“北京十号”的教学与技术革命组全体。

  • 在一代代北航人的不懈努力下,“北京”系列又增添了多个新型号。涡轮螺桨发动机“北京三号”、高空高速靶机及冲压发动机“北京四号”、高空高速截击机“北京六号”、米格-19液体火箭加速器“北京七号”、中程弹道导弹“北京八号”、人造卫星“北京九号”、共轴式双旋翼单人飞行器“北京十号”都是“北京”系列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