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2022年获奖项目

    二等奖

    1.基于科教协同的“一三三二”数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

    2.“驭远创客空间”的构建与实践

    3.面向新兴产业,科教融合虚实结合构建学习共同体,培养电子信息工程创新人才

    4.量子精密测量前沿交叉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5.基于软硬件课程贯通和分级分层次的系统能力培养创新体系构建

2018年获奖项目

    二等奖

    1.基于科教协同的“一三三二”数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

    2.“驭远创客空间”的构建与实践

    3.面向新兴产业,科教融合虚实结合构建学习共同体,培养电子信息工程创新人才

    4.量子精密测量前沿交叉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5.基于软硬件课程贯通和分级分层次的系统能力培养创新体系构建

2014年获奖项目

    二等奖

    1.基于科教协同的“一三三二”数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

    2.“驭远创客空间”的构建与实践

    3.面向新兴产业,科教融合虚实结合构建学习共同体,培养电子信息工程创新人才

    4.量子精密测量前沿交叉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5.基于软硬件课程贯通和分级分层次的系统能力培养创新体系构建

2009年获奖项目

    二等奖

    1.基于科教协同的“一三三二”数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

    2.“驭远创客空间”的构建与实践

    3.面向新兴产业,科教融合虚实结合构建学习共同体,培养电子信息工程创新人才

    4.量子精密测量前沿交叉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5.基于软硬件课程贯通和分级分层次的系统能力培养创新体系构建

2005年获奖项目

    二等奖

    1.基于科教协同的“一三三二”数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

    2.“驭远创客空间”的构建与实践

    3.面向新兴产业,科教融合虚实结合构建学习共同体,培养电子信息工程创新人才

    4.量子精密测量前沿交叉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5.基于软硬件课程贯通和分级分层次的系统能力培养创新体系构建

2001年获奖项目

    二等奖

    1.基于科教协同的“一三三二”数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

    2.“驭远创客空间”的构建与实践

    3.面向新兴产业,科教融合虚实结合构建学习共同体,培养电子信息工程创新人才

    4.量子精密测量前沿交叉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5.基于软硬件课程贯通和分级分层次的系统能力培养创新体系构建

1997年获奖项目

    二等奖

    1.基于科教协同的“一三三二”数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

    2.“驭远创客空间”的构建与实践

    3.面向新兴产业,科教融合虚实结合构建学习共同体,培养电子信息工程创新人才

    4.量子精密测量前沿交叉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5.基于软硬件课程贯通和分级分层次的系统能力培养创新体系构建

1993年获奖项目

    二等奖

    1.基于科教协同的“一三三二”数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

    2.“驭远创客空间”的构建与实践

    3.面向新兴产业,科教融合虚实结合构建学习共同体,培养电子信息工程创新人才

    4.量子精密测量前沿交叉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5.基于软硬件课程贯通和分级分层次的系统能力培养创新体系构建

1989年获奖项目

    二等奖

    1.基于科教协同的“一三三二”数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

    2.“驭远创客空间”的构建与实践

    3.面向新兴产业,科教融合虚实结合构建学习共同体,培养电子信息工程创新人才

    4.量子精密测量前沿交叉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5.基于软硬件课程贯通和分级分层次的系统能力培养创新体系构建

二等奖

1.基于科教协同的“一三三二”数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

2.“驭远创客空间”的构建与实践

3.面向新兴产业,科教融合虚实结合构建学习共同体,培养电子信息工程创新人才

4.量子精密测量前沿交叉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5.基于软硬件课程贯通和分级分层次的系统能力培养创新体系构建